2025年4月9日起,美国移民局(USCIS)将正式实施一项重要政策更新:针对所有移民及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涉“反犹太主义”言论或行为,将被视为可拒绝其移民申请的合法理由。此举标志着美国在审查外籍人士入境资格方面迈出了更加严苛且技术化的一步。受影响群体不仅包括正在申请绿卡的个人,也涵盖F-1学生签证持有者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机构。
一、政策转向背后的安全逻辑
自2024年3月起,美国境内外接连爆发多起与巴以冲突相关的政治事件,包括部分留学生、绿卡持有人因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涉巴勒斯坦立场的内容而被拘留、遣返或被拒绝入境。这些事件加剧了联邦政府对“潜在极端主义信息传播渠道”的高度警觉。
此次由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主导的新政策,是对川普总统任内签署的反犹太主义行政命令的延续。根据该行政令,任何“涉及支持、同情、或为反犹组织发声”的内容均可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

二、多部门协作与技术监控并行
政策执行方面,将由美国移民局(USCIS)联合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等机构共同推进。调查部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搜集数据:
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这些探员在调查中不得与目标账号产生直接互动,也不得添加好友,但他们已被授权使用虚假身份进行背景调查,并每年接受专项培训以提升追踪能力。
三、涉及平台与潜在高风险区域
被重点监控的社交平台包括但不限于:Instagram、Facebook、微信、抖音(TikTok)、小红书、以及职场导向平台LinkedIn。申请人曾关注过的账号、点赞内容、评论记录甚至搜索行为,皆可能被纳入综合审查考量。
此外,美国国务院已向全球驻外使领馆签证审核人员下达指令,要求加强对签证申请人社交媒体内容的审阅,特别是筛查“对美国及其盟友(尤其是以色列)持批评态度”的潜在申请人。
四、如何在新规下有效应对?
在这一“言论即证据”的审查新常态下,移民申请人必须提升对个人网络足迹的管理能力。以下几点建议尤为关键:
1、谨言慎行,慎发言论
避免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任何可能被解释为支持暴力、极端组织或仇恨言论的内容。
2、重视“社交连接”的风险
即使本人的言论未涉敏感议题,也可能因与“激进言论发布者”存在社交互动而受到牵连。
3、检查职场平台内容
如LinkedIn等专业平台的发言和链接内容也可能被纳入评估,需定期审视。
4、清理浏览与搜索记录
入境时如遇电子设备抽查,过往搜索过的关键词、文章或网站均可能被记录在案。
5、注意“隐私非绝对”原则
美国执法部门并不需要搜查令即可从数据商或第三方平台获得大量用户行为数据。
美国当前的移民政策已逐步向“全面信息化”、“行为可追踪”、“内容可证据化”方向发展,申请人的社交媒体行为被赋予了更高的审核权重。对潜在移民者而言,单靠材料准备和法律合规已不再充足,还需兼顾数字足迹的管理与网络行为的自律。在这场数字透明化的博弈中,每一个社交举动都可能成为移民路上的关键变量。对于希望长期在美生活、学习或工作的外籍人士而言,强化安全意识、管控言论边界,是保障身份顺利获批的重要前提。
« 上一篇 美国科技大厂频发警告,外籍雇员非必要不要离美!2025-04-07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