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强势回归,美国移民政策正朝着更加严格与保守的方向演变,令这一引以为傲的“科技人才红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此番政策收紧并未如以往主要针对非法移民,而是直接冲击到合法持证的高技能外籍雇员,包括大量活跃在硅谷等科技重镇的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高管等专业人才。这一趋势,正逐步撼动美国科技产业赖以发展的国际人才基础。
一、政策高压下的移民不确定性
尽管特朗普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高技能移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相关政策的收紧已成定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H-1B与绿卡审查全面趋严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及移民局(USCIS)已重启“极端审查”行政令的落实路径,直接影响到H-1B签证与职业移民绿卡的申请程序。不仅审查周期大幅延长,申请人背景调查也更加深入。部分申请人甚至在境外遭遇签证被拒,面临无法返美的现实困境。
2. 出入境控制与社交媒体审查同步升级
自2024年起,大多数移民与非移民签证申请表格中已正式纳入社交媒体信息申报要求。与此同时,美国海关在二次入境盘查中对申请人手机、社交账号内容的抽查日益频繁,这无疑给高技能移民群体带来更多心理压力与操作风险。
3. 出生公民权与配偶就业权面临不稳定性
“取消出生公民权”的议题已重新被提上议程,虽然尚未落地,但对持有工作签证的家庭造成巨大心理影响。同时,H-1B配偶所持的H-4 EAD工作许可,也可能重回特朗普时代的不确定状态。这意味着,一旦政策反转,成千上万的家庭稳定性将遭受重大冲击。

二、行业震荡中的科技人才危机
除了政策层面的压迫,美国科技行业本身的动荡也在加剧外籍从业者的生存压力。
1. 裁员潮持续,外籍员工首当其冲
自疫情以来,科技行业裁员已成为“轻装转型”的资本策略之一。2024年末至今,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进行组织重组与大规模裁员。在此背景下,持有OPT、H-1B等非永久身份的外籍员工往往成为“优先裁减对象”,因其身份处理成本高、离境风险大、政策风险高。
2. 招聘策略转向“减少涉签人群”
面对潜在的政策收紧与审批风险,科技企业正在主动调整招聘结构。以谷歌为例,公司已宣布普通软件工程岗位将不再获得办理PERM绿卡的资格,仅对“高度专业化岗位”(Highly Specialized Roles)保留此路径。这不仅代表公司在移民资源分配上的精细化管理,也意味着外籍初级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日益狭窄。
三、律师也警告外籍员工尽量不要随便离开美国
多家为大型科技公司服务的移民律师事务所已公开提醒其客户:持有工作签证的外籍员工应谨慎离境。一旦离美再入境时遭遇审查或拒签,可能面临“被困海外”的高风险。为此,律师们建议外籍员工:
1、减少或取消一切非必要的离境安排;
2、随身携带所有移民材料副本;
3、定期更新居住地址与雇佣信息;
4、谨慎管理社交媒体发言,避免涉政治敏感话题。
这些看似保守的建议,实则源于特朗普首届任期内H-1B签证高达15%的拒签率预警——而如今,“特朗普2.0”时代,很可能带来更严苛的审批标准与更高的不确定性。
美国科技产业的成功,与其“全球最开放、最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密不可分。数据显示,超过一半估值超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均由移民创办;谷歌、微软、英伟达等巨头企业的掌舵者也多为移民背景。如今,这一引以为傲的国际人才体系正面临系统性侵蚀。
当“非法移民”与“合法技术移民”一同陷入政策高压与身份焦虑时,美国科技创新的动力是否还能维持长期领先?当全球人才流动的阀门逐渐关闭,原本由多元文化与自由交流推动的技术革命是否会因此放缓?这场移民政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博弈,或将重构未来美国的核心竞争力逻辑。